什麼是編碼器?

編碼器(Encoder)是一種感測裝置,可將物理運動(如旋轉角度、線性位移或速度)轉換為電訊號輸出,供數位控制系統(如 PLC、驅動器、工業電腦)即時監控、回饋與控制。在工業自動化、機器人技術、CNC 設備、醫療系統與航太等高精度運動控制領域中,編碼器是實現閉環控制與高精定位的關鍵元件。


編碼器的分類總覽(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Encoders)

編碼器可從多個技術維度進行分類,主要包括:測量形式、輸出訊號類型、感測原理與通訊介面方式。

1. 按測量形式分類(By Measurement Format)

類型 描述
旋轉編碼器(Rotary Encoder) 偵測旋轉運動(角位移),如馬達軸、轉盤等
線性編碼器(Linear Encoder) 偵測直線運動,應用於機床、定位平台等
拉繩編碼器(Draw Wire Encoder) 透過鋼索拉動實現長行程位移測量
套件式編碼器(Encoder Kit) 模組化設計,無外殼,適合微型馬達整合

2. 按輸出訊號類型分類(By Signal Output Type)

類型 描述
增量式編碼器(Incremental Encoder) 輸出相對運動的 A/B/Z 相脈衝訊號,需控制器持續計數
絕對式編碼器(Absolute Encoder) 輸出絕對位置值,分為單圈與多圈,斷電記憶位置
類比編碼器(Analog Encoder) 輸出連續電壓或電流訊號(0–10V、4–20mA)

3. 按感測原理分類(By Sensing Technology)

感測原理 特點與適用場景
光學型(Optical) 高精度高解析度,適用於潔淨環境
磁性型(Magnetic) 抗灰塵油污,適用於惡劣工業環境
電容型(Capacitive) 體積小、耐震、低功耗,適用於精密儀器
電感型(Inductive) 抗干擾能力強,適用於重載機械與高安全要求場合

4. 按通訊介面分類(By Communication Interface)

協議類型 簡介
A/B/Z 脈衝 增量訊號標準輸出,相容性佳
類比介面 適用於傳統 PLC 或早期系統
序列介面(SSI/BiSS) 高精度、高即時性,適用於高端絕對編碼器
工業匯流排(CANopen/Profibus) 結構彈性,支援多節點通訊
工業乙太網(EtherCAT/Profinet) 即時性高,適用於複雜自動化網路

編碼器的工作原理(How Encoders Work)

編碼器主要由以下結構組成:

  1. 運動元件:旋轉軸、直線滑軌或拉繩裝置
  2. 碼盤/磁帶:具週期性結構,用於讀取位置
  3. 感測元件:如光電感測器、磁感測器、電容板、感應線圈
  4. 訊號處理單元:將感測訊號轉換為標準輸出
  5. 輸出介面:連接控制器,實現即時資料交換

當被測物體移動時,編碼器內部的偵測系統會取得位置資訊,並將其轉換成電訊號輸出。不同類型的編碼器採用不同方式完成此過程,如光學型利用光源與透光碼盤、磁性型偵測磁場變化、電容型偵測電場分佈等。


編碼器關鍵參數(Key Performance Metrics)

參數 說明
解析度(Resolution) 單位移動所對應的訊號數(如每轉脈衝數 PPR、位元數 bits)
精度(Accuracy) 實際值與量測值的最大偏差
重複性(Repeatability) 多次量測同一點時結果的一致性
最大響應頻率 可支援的最大輸入速度所對應的訊號頻率
輸出邏輯電平 TTL、HTL、RS422 等電氣標準
防護等級(IP 等級) 如 IP65、IP67,代表防塵防水能力

編碼器典型應用(Common Applications)


編碼器結構與訊號示意圖

編碼器外觀圖
圖1:通用旋轉編碼器外觀

編碼器結構剖析圖
圖2:編碼器結構示意,包含碼盤、感測器、訊號處理器


參考技術標準(Relevant Standards)


術語表(Glossary)

術語 含義
PPR 每轉脈衝數(Pulses Per Revolution)
CPR 每轉計數數(Counts Per Revolution)
Z 相 增量式編碼器每圈輸出一次的參考訊號
TTL 5V 電位數位訊號標準
HTL 10–30V 電位輸出,高抗干擾能力
RS422 差分訊號標準,支援高速遠距傳輸
SSI 同步序列介面,常用於絕對值輸出
BiSS 開放高效能串列通訊協議

總結: 編碼器是物理系統與數位控制系統間的關鍵橋樑。掌握其分類、結構、輸出方式與技術標準,將有助於在工業自動化與精密控制領域中實現最佳選型與整合設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