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码器专业术
本页面系统性收录并详尽解释编码器领域中常见、重要的技术术语,涵盖电气参数、信号输出、机械结构、通信协议、环境适应性、精度校准、功能安全、载荷限制等多个维度。适合工程师、系统集成商、研发人员、技术采购以及对编码器深入了解的用户长期参考。
编码器输出与信号术语
术语 | 英文缩写 | 定义 |
---|---|---|
分辨率 | Resolution | 编码器单位运动所产生的信号数量,用于衡量测量精度。可用 PPR、CPR、bit、LPI、CPI 等方式表征 |
PPR | Pulses Per Revolution | 每圈脉冲数,常见于增量旋转编码器,表示一整圈输出多少个脉冲 |
CPR | Counts Per Revolution | 每圈计数数,常包含倍频。例如四倍频时,CPR = PPR × 4 |
DPI | Dots Per Inch | 每英寸输出的“点”数,常用于高分辨率光电扫描与线性测量 |
CPI | Counts Per Inch | 单位长度内(1英寸)的计数,用于线性编码器分辨率衡量 |
LPI | Lines Per Inch | 光栅每英寸的线数,同样用于线性编码器或扫描仪分辨率描述 |
A/B 相 | A/B Channels | 增量编码器输出的两路正交方波信号,A相与B相相差90°相位,用于区分方向与计数 |
Z 相 | Zero Pulse / Index | 增量编码器中每圈仅输出一次的参考脉冲,用于原点复位 |
N 通道 | N Channel | 某些品牌中对 Z 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|
U/V/W | - | 伺服电机换相信号通道,用于电机的电子换相或相位检测 |
TTL | Transistor-Transistor Logic | 标准 5V 数字逻辑电平,适合短距离高速脉冲输出 |
HTL | High Threshold Logic | 10–30V 电平逻辑,抗干扰能力高,适合工业现场 |
Open Collector | OC | 开路集电极输出模式,需外部上拉电阻,电平适配灵活 |
Push-Pull | - | 推挽输出,可双向驱动负载,无需上拉电阻,常见于工业编码器 |
Line Driver | LD / RS422 | 差分输出标准,提高抗干扰能力,可远距离高速传输 |
电压输出 | Voltage Output | 模拟输出形式(如 0–5V、0–10V 等),适合简单模拟量读取 |
电流输出 | Current Output | 模拟输出常见为 4–20mA,抗干扰能力较高,适于长距离传输 |
PWM | Pulse Width Modulation | 利用脉冲宽度变化传递位置信息或角度信息,一些自定义或特殊需求场合使用 |
1Vpp/11µApp | - | 正弦/余弦模拟输出,光栅或磁栅编码器常见,用于高精度细分 |
编码器类型、工作原理与感应方式
术语 | 定义 |
---|---|
增量编码器 | 输出连续脉冲表示位置增量,需要控制器或计数器累计脉冲来获得绝对位置 |
绝对编码器 | 每个位置对应唯一编码值,可断电记忆位置,适合高可靠或多轴复杂应用 |
单圈编码器 | 仅测量一圈内的位置信息,不记录圈数变化 |
多圈编码器 | 内置齿轮、磁性或感应结构记录圈数,可测量多圈旋转;分机械式和电子式多圈 |
光学编码器 | 通过光源、光栅及光电接收器实现非接触测量,分辨率高,精度优 |
磁性编码器 | 利用霍尔或磁阻效应检测磁场变化,对粉尘、油污敏感度低,适合恶劣环境 |
电容式编码器 | 基于电容板间电场分布变化来检测位移,结构紧凑,适合空间受限的轻量系统 |
电感式编码器 | 利用电磁感应测量角度或位移,抗电磁干扰和高振动能力强 |
编码器套件 | 又称 Kit Encoder,无外壳模块设计,适合嵌入电机或机器人关节等狭小空间 |
拉线编码器 | 使用钢丝绳与卷盘机构测量长距离线性位移,应用于升降设备、门禁、起重机等 |
旋转编码器 | 测量轴的旋转角度和速度,广泛应用于电机、旋转平台、伺服驱动 |
线性编码器 | 测量平移运动的位移,常见于 CNC、三坐标测量机、半导体设备 |
多通道编码器 | 同时输出多种信号(如 A/B/Z + UVW + 串行接口),满足电机换相、位置检测、网络通信等复合需求 |
可编程编码器 | 输出方式、分辨率、方向等参数可通过软件或专用器件配置 |
编码格式 | 绝对编码器输出的码制,如 Gray Code、Binary、BCD、Excess Code 等 |
通信协议与工业接口
协议/接口 | 定义 |
---|---|
SSI | 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:同步串行通信,用于绝对编码器的数据传输,结构简单、抗干扰能力强 |
BiSS-C | 开放式高速同步串行协议,可全双工通信并支持多轴链式拓扑,常见于高端绝对编码器 |
EnDat | Heidenhain 推出的双向串行接口,具备校验功能与高分辨率反馈 |
CANopen | 基于 CAN 总线的开放协议,采用对象字典管理,多节点组网,广泛用于欧洲工业自动化 |
Profibus-DP | 现场总线标准,波特率高,支持循环数据交换,常用于大型过程控制与离散制造 |
DeviceNet | Allen-Bradley 提出的 CAN 总线协议,侧重简单设备与控制器的互联 |
EtherCAT | Beckhoff 推出的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,支持分布式时钟和多轴同步,适合高速、高精度控制 |
PROFINET | 西门子主推的工业以太网标准,集成 IT 技术与实时通信,适合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|
IO-Link | 传感器-执行器点对点通信协议,支持智能诊断与远程参数配置 |
Ethernet/IP | Rockwell 主推的 CIP (Common Industrial Protocol) 家族成员,适用于分布式驱动、现场设备和 SCADA |
Modbus RTU/TCP | 开放式主从通信协议,适合可扩展的远程 I/O 与分布式系统 |
UART | 通用异步串行接口(如RS232/RS485模式),常见于简单或低成本编码器模块 |
SPI/I²C | 半导体芯片级串行接口,适合微型或低功耗编码器设计 |
SERCOS | SErial Real-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,基于光纤或以太网的实时运动控制协议,常用于数控与高精度伺服 |
安装结构与机械接口术语
术语 | 定义 |
---|---|
实心轴 | 编码器中心轴为实体圆柱,需外接联轴器或夹紧装置传递扭矩 |
空心轴 | 编码器为中空轴,可直接插入电机轴,减少耦合环节 |
半空心轴 | 一端封闭的中空轴结构,兼顾节省空间与易于安装 |
法兰安装 | 通过前法兰或同步法兰与设备固定,DIN标准常见,如圆形或方形法兰接口 |
同步法兰 | 圆形标准安装法兰(Synchro Flange),通过对夹或螺钉固定 |
伺服夹紧法兰 | 带夹紧槽或定位孔的法兰,可快速对准并固定在伺服电机或机械系统上 |
安装螺孔距 | 编码器外壳螺丝孔之间的距离,需要与机械设备安装面匹配 |
安装深度 | 编码器轴或空心套管插入的深度,过浅会晃动,过深易损坏 |
联轴器 | 连接实心轴编码器与电机/机械轴的装置,常见有挠性联轴器、波纹管联轴器、刚性联轴器等 |
径向/轴向载荷 | 编码器轴承可承受的径向或轴向力上限,超限会影响寿命与精度 |
环境适应与可靠性术语
术语 | 定义 |
---|---|
IP 等级 | IEC 60529 定义的防尘防水等级,如 IP65, IP67, IP68 等,数值越高防护能力越强 |
工作温度 | 在额定精度下可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区间,如 -20°C~+85°C |
储存温度 | 未通电状态下的允许存储温度范围 |
抗震性 | 编码器轴承和内部结构能承受的机械振动程度,通常以 g 表示 |
抗冲击 | 短时大加速度/碰撞冲击承受极限,单位 g |
EMC | 电磁兼容(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),包括对电磁干扰的抵抗和自身不产生过量干扰 |
ESD | 静电放电抗扰度(Electrostatic Discharge),衡量编码器对静电冲击的敏感度 |
SIL 等级 | 功能安全等级(Safety Integrity Level),如 SIL2 或 SIL3,用于安全关键应用(电梯、机器人、列控等) |
MTBF | 平均无故障时间(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),反映设备整体可靠性 |
RoHS / REACH | 有害物质限制指令/化学品注册法规,涉及编码器材料环保与安全合规 |
精度、误差与系统校准术语
术语 | 定义 |
---|---|
系统精度 | 实际输出值与真实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,包含编码器误差、安装误差、控制器误差等综合因素 |
分辨力 | 编码器可检测的最小位置变化单位,分辨力越高可捕捉更微小的运动 |
重复性 | 多次回到相同位置时输出结果一致性的度量,主要受机械间隙和信号抖动影响 |
线性误差 | 编码器输出与位移真实值之间的非线性偏离,通常通过标定或软件补偿来降低 |
零位误差 | Z 相或原点信号与实际机械零点之间的偏移量,可通过机械对中或软件修正校准 |
编码误差 | 由码盘制造、磁极分布不均、安装不正等造成的细微误差 |
校准系数 | 用于系统标定或线性补偿的参数,帮助提高整体精度 |
PID 反馈 | 在伺服系统中,编码器作为闭环控制的传感器;系统通过比例、积分、微分调节使运动精确跟随给定目标 |
Hysteresis | 位置回程误差,运动方向改变时产生的滞后,部分增量编码器或传动系统会带来该现象 |
其他常用术语与补充说明
术语 | 定义 |
---|---|
格雷码 (Gray Code) | 一种编码方式,相邻两个码字仅有一位不同,可减少切换抖动;绝对编码器常用此编码 |
二进制编码 (Binary Code) | 绝对编码器输出直接以二进制表示位置值,控制器易于解析 |
BCD 码 (Binary-Coded Decimal) | 每 4 位二进制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,某些老型号绝对编码器或仪表使用 |
Excess Code | 一种偏置码制,使编码切换更平滑;部分老式绝对编码器或定制系统使用 |
多圈齿轮组 | 机械式多圈绝对编码器内部的减速齿轮,通过记录齿轮转数实现圈计数 |
电子多圈 | 依靠内部电路或磁记忆技术记录圈数,无机械齿轮,常见于无刷伺服电机内置式编码器 |
UVW 通道 | 一种增量换相信号,用于同步三相电机绕组,常见于伺服电机和 BLDC 驱动 |
S/N 比 (Signal to Noise Ratio) | 信号与噪声强度对比,用来评价编码器输出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|
最大转速 | 编码器可安全运行且保持精度的最高转速,超出后信号可能失真或轴承磨损加剧 |
最大线速度 | 线性编码器可安全检测的最高移动速度,超出后增量信号或数据带宽可能不足 |
冗余编码器 | 双传感器或双通道输出,用于安全关键应用(如 SIL3 系统),在主编码器失效时备用编码器接替 |
参考标准与扩展
- IEC 60050-351:工业测量与控制术语
- ISO 13849:机械安全功能标准(安全编码器常引用)
- IEC 60529:外壳防护等级(IP 等级)定义
- IEC 61800-5-2:变频驱动系统安全要求,常见于伺服与功能安全编码器
- CiA 406:CANopen 编码器设备规范
- IEC 61158:工业现场总线协议族定义
- EnDat、BiSS、SERCOS:主要编码器串行通信协议文档
注:术语定义可能因各品牌或行业标准差异稍有不同,建议结合具体产品手册进行二次核实。本页面将持续更新,以涵盖更多前沿技术和新兴应用场景。欢迎在 Encoder.wiki 交流并贡献您的补充与修订!